一、特應性(AD)皮炎動物模型構建常用動物模型類型
自發型模型
NC/Nga小鼠:常用的自發型AD模型,在普通環境中飼養會自發出現類似人類AD的癥狀(紅斑、瘙癢、皮膚增厚、高IgE水平)。
特點:無需誘導,但受遺傳背景影響大,需在無特定病原體(SPF)環境中控制發病時間。
誘導型模型
通過局部應用MC903誘導Th2/Th17混合型炎癥,模擬AD慢性皮損。
步驟:剃毛后,在背部或耳部反復涂抹2,4-二硝基氯苯(DNCB)或卵清蛋白(OVA),誘發Th2型免疫反應。
表型:皮膚炎癥、嗜酸性粒細胞浸潤、IgE升高。
化學誘導(DNCB/OVA/DNFB):
MC903(鈣泊三醇類似物)模型:
基因修飾模型
FLG基因敲除小鼠:模擬人類因絲聚蛋白(filaggrin)缺失導致的皮膚屏障缺陷。
IL-4/IL-13過表達小鼠:增強Th2反應,呈現慢性炎癥。
人源化模型
將人類皮膚或免疫細胞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(如NSG小鼠),再誘導AD樣病變。
二、特應性(AD)皮炎動物模型構建關鍵步驟(以DNCB誘導為例)
動物選擇:BALB/c或C57BL/6小鼠(對Th2反應敏感)。
致敏階段:
剃毛后,背部涂抹1% DNCB(50μL),連續3天。
激發階段:
間隔2-3天后,重復涂抹0.5% DNCB(每周2-3次,持續2-4周)。
評估指標:
臨床評分:紅斑、水腫、抓撓次數。
組織學:HE染色(表皮增厚、炎性浸潤)、甲苯胺藍染色(肥大細胞)。
免疫學:血清IgE、IL-4/IL-13/IFN-γ水平。
皮膚屏障功能:經皮水分丟失(TEWL)、角質層完整性。
三、注意事項
動物福利:避免過度瘙癢導致zi殘,可佩戴項圈。
對照設置:需設溶劑對照組(如丙酮/橄欖油)。
模型選擇:
急性炎癥:DNCB/OVA短期誘導(1-2周)。
慢性炎癥:長期MC903或反復化學誘導(4周以上)。
環境控制:濕度(40-60%)、溫度(22±2℃)標準化。
四、局限性
嚙齒類動物皮膚結構與人類存在差異(如缺少汗腺)。
自發型模型周期長,誘導型模型可能無法w全模擬慢性AD。
五、前沿方向
微生物組干預模型:通過定植AD患者皮膚菌群(如金黃色p萄球菌)。
多因素模型:結合環境過敏原(塵螨)和基因缺陷。